人体结构器官位置图,小电影的网站python爬虫,水蜜桃汁2,大地资源高清在线视频播放

<source id="vuvi8"><menu id="vuvi8"></menu></source>
        1. <video id="vuvi8"></video>

          <video id="vuvi8"></video>
          <b id="vuvi8"></b>

          <table id="vuvi8"><p id="vuvi8"></p></table>
            當前位置:【新安中學首頁】>【教學教研】>【教育文摘
            中國文化精神的特質
              [2019-03-22 09:50]  瀏覽次數(shù):1146
            【字體:放大 正常 縮小】 【打印頁面】【關閉窗口

            中國文化精神的特質

            來源:中國教師報 2019-03-19 作者:郭齊勇

            當代哲學家、武漢大學郭齊勇教授“20多年來……應邀在學校、研究機構、圖書館、書院、機關、企業(yè)、部隊、街道社區(qū)與鄉(xiāng)村講授國學、中國傳統(tǒng)文化”,旨在探究“中國文化與現(xiàn)代化的關系”,并“校正現(xiàn)代人的自負與無知”(見該書自序),其勉力和事功,令人感佩。

            該書,即郭齊勇教授的演講結集。

            在高歌民族復興的今天,怎樣認識和對待中國文化傳統(tǒng)和傳統(tǒng)文化,是我們的重大課題。幫助現(xiàn)代人“牽手”孔孟老莊,自是文史哲學者的分內擔當;郭齊勇教授,乃其著例。因為體大,自然思紛;為求其真,仁智之見,我們都應該見。(任余)

            關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基本精神與特色,學界見仁見智。我綜合張岱年、胡秋原等前輩的論述,提出中國文化精神的六大特點:

            第一,和而不同,厚德載物。重視人與自然之間,各族群、民族之間,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統(tǒng)一的關系。所謂“天人合一”是經(jīng)過區(qū)分天人、物我之后,重新肯定的人與自然的統(tǒng)一,強調的是順應自然而不是片面征服自然。在觀念上形成了“協(xié)和萬邦”“天下一家”的文化理想,既重視各民族及其文化、宗教的分別性、獨特性,又重視和合性、統(tǒng)一性。在人與人的關系問題上,善于化解、超越分別和對立,主張仁愛、和為貴與協(xié)調性,有民胞物與的理想,厚德載物,兼容并包,愛好和平,從不侵略別人,反對以力服人,主張“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

            第二,剛健自強,生生不息。中國文化凸顯了積極有為、自強不息的精神,強調“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革故鼎新,創(chuàng)造進取。所謂“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就是指人要向天地學習,以“剛毅”的精神,生生不息,奮斗不止,絕不懈怠。中國人因此而創(chuàng)造了世界上獨特的文明,而且是世界上唯一未中斷的文明。無數(shù)的仁人志士奮發(fā)前行,不屈服于惡劣的環(huán)境、勢力與外來侵略者的凌辱壓迫,剛健堅毅精神代代相傳。

            第三,仁義至上,人格獨立。我們以仁義為最高價值,崇尚君子人格,肯定“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精神,弘揚至大至剛的正氣、舍我其誰的抱負,乃至“不識一個字,亦須還我堂堂地做個人”,強調人人都有內在的價值與不隨波逐流的獨立意志,以“知其不可為而為”的氣概,守正不阿,氣節(jié)凜然,甚至殺身成仁,舍生取義。

            第四,民為邦本,本固邦寧。強調“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民之所欲,天必從之”“人無于水監(jiān),當于民監(jiān)”“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民本主義肯定人民是主體;人君之居位,必須得到人民的同意;保民、養(yǎng)民是人君的最大職責。

            第五,整體把握,辯證思維。中國古代不缺乏抽象思維,有明確的概念、范疇。古代辯證思維發(fā)達,這屬于理論思維,包含了抽象過程。中國思維有兩大特征,一是整體觀,二是陰陽觀。前者從整體上把握世界或對象的全體及內在諸因素的聯(lián)系性、系統(tǒng)性,反對頭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后者重視事物內在矛盾中陰陽、一二關系的對立與平衡。

            第六,經(jīng)世務實,戒奢以儉。我國有現(xiàn)世與實務精神,強調知行合一,踐形盡性,經(jīng)國濟民,兼重文事武備,明理致用,反對空談高調。又有尊重勞動的精神,倡導勤儉節(jié)約,力戒驕奢淫逸,鄙視不勞而獲。

            綜上所述,中國傳統(tǒng)文化精神的特質是:和而不同,厚德載物;剛健自強,生生不息;仁義至上,人格獨立;民為邦本,本固邦寧;整體把握,辯證思維;經(jīng)世務實,戒奢以儉。我看以上六條可以成為中國夢的文化底蘊,即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文化基礎。

            我們堅持古為今用,絕不主張食古不化。實際上,中國古代文化可以作創(chuàng)造性的現(xiàn)代轉化。

            例如中國古代的社會理想,或者說中國夢,代表性的話語應是《禮記·禮運篇》假托孔子所說的話:“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舉)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女有歸……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戶外而不閉,是謂大同?!边@是儒家所設想的遠古時期“天下為公”的“大同”之世,也可以說是古代中國人的夢想。這就是“天下一家”“中國一人”的社會理想。

            所謂“忠孝傳家久,詩書繼世長”,兩千多年來,農家、平民子弟通過宗族祠堂與家庭教育世世代代傳承的精神信念,其主流的價值仍然是友善、仁愛、孝慈、正直、良心、忠信,堂堂正正地做人做事。老百姓接受并影響他人的生活哲學,是帶有儒家文化密碼的忠臣義士的故事和蒙學讀物、鄉(xiāng)規(guī)族譜、家訓家書、治家格言、善書與民諺民謠中的仁慈善良、廉潔勤儉、忠于職守、與人為善、積善成德以及“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觀念,例如《三字經(jīng)》《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詩》和“四書”中的一些內容。這些價值通過唱戲的、說書的,通過三老五更、家人鄉(xiāng)親口耳相傳,耳濡目染,逐漸在民間扎根。它們在中國起的作用,如同基督教在西方起的作用。

            我們要把這些百姓日用而不知的、在民間留存的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等道德資源充分地加以開掘,加以保護、拓展。

            (選自郭齊勇《中國文化精神的特質》,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18年5月第1版)

            六安市新安中學 XJL編輯
            新安中學辦公室  發(fā)布

            總訪問量:人次 總瀏覽量:25462人次 日均訪問:20550人次 今日訪問:3564人次 在線人數(shù):20347
            六安市新安中學版權所有 未經(jīng)書面允許不得轉載信息內容、建立鏡像 網(wǎng)站備案號:皖ICP備05009496號 安徽教育網(wǎng)站前置審批號:JXQZ382
             Copyright? 2003 www.ahxaz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技術支持:皖西電腦有限公司六安新聞網(wǎng)
            郵編編碼:237151 辦公室:0564-2311115 教務處:0564-2315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