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紅簡介:華南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督導專家、廣東省督學,教育部全國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培訓專家組成員、教育部中小學校長培訓專家委員會成員、廣東省中小學校長聯(lián)合會常務副會長。主要研究領域為教師教育、教育經(jīng)濟與財政、教育產(chǎn)業(yè)資本化、校長領導力與學校發(fā)展、基礎教育、比較教育(中美教育比較)。參著《2001年中國教育發(fā)展報告》《簡明教育經(jīng)濟學教程》《教育財政學研究》《流動兒童子女義務教育及財政問題研究》等。 如果說“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是引導人們正確做事并達至目標的良方,那“因為走得太遠,卻忘記了為什么出發(fā)”則指出了現(xiàn)實中我們往往偏離甚或遠離目標的“經(jīng)典病灶”。遺憾的是,作為教育事業(yè)“工作母機”的教師教育也未能幸免。 教師教育,顧名思義,是“教師的教育”。這其中包含兩個部分,其一,把還不是中小學教師但愿意到中小學做教師的人培養(yǎng)成合格的教師,這被稱為“師范教育”或“教師培養(yǎng)”;其二,把已經(jīng)合格的中小學教師培養(yǎng)成好教師,這被稱為“教師發(fā)展”或“教師培訓”。 這些年,教師教育無論職前培養(yǎng)還是職后培訓都飽受社會詬?。簬煼懂厴I(yè)生到了工作崗位基本不會教學;教師培訓對改進教育教學基本沒有幫助。師范院校當初為了“師范性”和“學術性”之爭走向了“綜合化”發(fā)展的道路,然而綜合化之后,其“學術性”未見得能與當初要爭的那個學術志向相匹配,而“師范性”卻實實在在被大大削弱了。這直接導致的后果是,更多優(yōu)秀的中小學校招聘新教師時不再從師范院校、從師范教育體系畢業(yè)生中去招聘;中小學教師參與培訓的熱情越來越低,甚至,在某種程度上,教師培訓從“福利”變成了“雞肋”! 教師教育何以至此呢? 究其根本原因,不在于教師教育的模式未能創(chuàng)新,也不在于教師教育的內容未能優(yōu)化,而在于教師教育忘記了它的初心! 教師教育的初心何在?這要回歸到教師教育的本原。如前所述,教師教育的本原是為基礎教育培養(yǎng)、培訓教師,它服務的對象是指向基礎教育的,它賴以存在的事業(yè)基礎也是指向基礎教育的。 其實,陶行知先生對此早有論述。上世紀20年代,陶行知先生曾在《中國師范教育建設論》等文中指出了師范學校和中心小學的關系,“師范學校的出發(fā)點就是他所要傳播的中心學?!薄皫煼秾W校既以中心學校為中心就得跟著中心學校跑”“中心小學是師范學校的主腦,不是師范學校的附屬品”。陶行知先生所說的“中心小學”是基礎教育的代稱,這即為師范教育的“初心”所在。 然而,現(xiàn)實中的教師教育卻幾乎與基礎教育“隔空相望”:絕大多數(shù)的教師教育研究者并沒有經(jīng)常深入到中小學去研究中小學需要什么樣的教師;大學課堂教學中所采用的教學方法陳舊落后,與中小學教育教學實踐改革的如火如荼相去甚遠。為了追求所謂高深的“學術性”,師范生所學的學科知識倒是有高度和深度了,但是對于中小學的教材卻少有研究甚至毫無了解,對中小學生的一般性學習成長規(guī)律、學科學習規(guī)律更是一知半解,這樣的師范畢業(yè)生到了中小學怎么可能不出現(xiàn)課堂教學手忙腳亂、班級管理無計可施的現(xiàn)象? 所幸的是,教師教育的改革已經(jīng)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必須充分發(fā)揮其教育事業(yè)“工作母機”的作用,提升教師教育的質量。然而,教師教育的改革質量,不能單純在技術模式、工具手段上下功夫,而是必須回到教師教育的初心。偏離初心的改革不僅不能達致目標,反而只會越走越遠、越走越偏。 如前所說,為基礎教育培養(yǎng)、培訓教師才是教師教育的初心。因此,若要教師教育的發(fā)展能夠達至服務基礎教育的目標,就必須做到如下幾個方面。 第一,教師教育必須對標基礎教育,以基礎教育為靶心,把基礎教育作為自己首要的研究對象,明了基礎教育的目標、理念,才能明了教師的功能,才能明了教師培養(yǎng)、培訓的方向。 第二,教師教育的研究者和教師必須熟悉基礎教育,關注基礎教育改革實踐,并經(jīng)常深入基礎教育學校,不熟知基礎教育的教師教育者不是真正的教師教育者。 第三,教師教育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必須建立以中小學為中心的協(xié)同育人機制。要讓教師教育人才培養(yǎng)始終處在中小學的場域之中。要如顧明遠先生所說,讓“師范生一進師范學校的校門就應該接觸中小學校,接觸孩子”。 第四,教師教育的體系必須職前職后一體化發(fā)展,既要關注職前師范生培養(yǎng),又要關注職后教師專業(yè)成長,并以職后教師培訓反哺職前培養(yǎng);只有參加過職后教師培訓的教師才能更充分了解教師成長規(guī)律以及中小學對教師勝任特征的需求,這對于參與師范生培養(yǎng)的教師教育教師至關重要。 第五,教師教育的課堂教學模式必須與中小學的課堂教學模式緊密對接,教師教育的課堂教學改革要與中小學的課堂教學改革同頻共振,要用期望學生未來會用的方式去培養(yǎng)學生。 第六,教師教育的學科專業(yè)知識教學內容必須充分反映中小學的課程改革,專業(yè)知識教學不應該是以學科體系為本的,而應該是以中小學教材為本的;教師教育最有價值的學科課程教學參考資料不應該是高深的理論教材,而應當是中小學的教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