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向東 華東師范大學教育學部教育心理學系主任、教授,課程與教學研究所兼職研究員,2014年普通高中課程標準修訂綜合組專家成員。主要研究心理與教育測量、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與評價等。 ■名家專欄 推進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學校課程改革① 編者按:2018年1月,在教育部頒布的我國普通高中新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中,首次提出了“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概念,這是此次普通高中課程標準修訂工作中的一個創(chuàng)新點,對于學校課程改革具有指導意義。為此,本刊特邀請華東師范大學教育學部教授楊向東開設“推進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學校課程改革”系列,對此作深度解讀。 “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提出,是基于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現實的慎重選擇。相比之下,多數發(fā)達國家的課程標準則更強調跨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以來,在杜威、皮亞杰、布魯納等學者的啟蒙和影響下,西方發(fā)達國家逐漸完成了課堂學習方式的變革和轉型。以教師講解為主、學生被動接受和重復訓練學科知識及技能的教育模式受到了批判與揚棄。新的學習方式強調給學生更多的實踐機會,以小組協作方式探究自己提出的問題,構建知識、形成解釋和發(fā)展觀念。問題式學習或項目式學習成為學校教育的常規(guī),STEAM(科學、技術、工程、藝術、數學)等跨學科整合模式成為學校課程發(fā)展的必然。教育理念和學習方式的變革,為21世紀“核心素養(yǎng)”被直接納入到學校課程中提供了必要前提和基礎。 21世紀伊始,我國啟動了意義深遠的第八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經過十幾年的研究和探索,我國基礎教育在學習和教學理念層面上發(fā)生了深刻的變化。以學生為中心,提倡自主、合作和探究式學習,讓學生在問題解決過程中建構知識等理念為廣大教師所熟悉。但是,這些理念遠沒有轉變成為我國中小學學習和教學的常態(tài)性實踐。反觀現今我國中小學課程設置、教學模式、評價方式和管理機制,仍留有工業(yè)革命時期教育形態(tài)的諸多痕跡,如分科授課、知識取向、講授為主等。很多情況下,課堂教學仍然以習得碎片化學科知識和技能為最終指向。學科本位思想依然有著深厚根基和廣闊市場。在這種情況下,缺乏直接將跨學科核心素養(yǎng)融入到學科課程的現實基礎。因此,尋找具有現實可行性,又能與國際接軌的課程改革之路,是進一步深化我國基礎教育改革的關鍵。學科核心素養(yǎng)正是在這樣一個背景下提出的。 學科核心素養(yǎng)是以21世紀核心素養(yǎng)為參照,在對學科本質的反思和把握基礎上,對學科(領域)育人價值的凝練。學科核心素養(yǎng)是學生在學科課程(領域)學習過程中形成的,促進個體終身發(fā)展和社會適應的綜合性品質。就其本質而言,每門學科都是人類經過長期探索和實踐形成的一種認識世界或參與社會的獨特方式,有其特有的知識體系、思維方式和探究模式,孕育著特定的方法論和價值觀。每門學科作為基礎教育的課程領域,其育人價值遠不限于學科知識體系。正如英國2007年版科學課程標準中所言:“科學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給予他們認識和理解萬千世界的機會?!@得科學知識,通過試驗和模型對科學現象進行解釋和判斷,發(fā)展批判性和創(chuàng)新性思維。……理解并意識到科學的基本思想是基于證據的推理?!l(fā)現科學思想對生產技術變革的重大作用……認識到科學發(fā)展的文化意義?!蓖ㄟ^體驗和參與學科實踐,學生運用學科特有的觀念、思維方式和探究模式理解和解釋周邊世界,探索和解決現實問題,學習不同學科(領域)認識世界的觀念、工具和方法,經歷專業(yè)共同體社會性的知識建構過程和文化實踐,實現自我成長與社會適應的統(tǒng)合發(fā)展。這一過程,既是兒童從經驗地認識世界、參與社會方式向理性、自覺方式轉化的過程,也是兒童逐漸形成學科核心素養(yǎng),靈活整合(不同)學科觀念、思維方式、探究模式和知識體系,應對和解決日益復雜的、不確定性的現實生活情境的過程。 在這個意義上,學科核心素養(yǎng)更加適應中國國情,符合我國學科教育專家和一線教師的既有觀念和思維。首先,它讓學科教育者從課程改革理念的被動接受者,轉變成為改革的推動者和創(chuàng)造者。其次,這一概念本身就蘊含了學習方式的變革。培養(yǎng)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自然而然就彰顯出知識講授和技能操練的不足,促使教師探尋合理的學習方式和教學模式。再其次,基于學科本質和育人價值凝練學科核心素養(yǎng),并不意味著放棄對學生跨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關注和培養(yǎng)。如前文所述,學生在參與對周邊世界的探索、解釋或論證的各種科學實踐中,同樣也可以發(fā)展批判性思維、創(chuàng)新、協作、溝通和交流等跨學科素養(yǎng)。科學如此,其他學科亦然。 有觀點認為,普通高中20個學科,每個學科3到5個學科核心素養(yǎng),教師將疲于應付。該觀點的錯誤在于,將學科核心素養(yǎng)視為了“知識點”,采取一種分析式的視角,按照講解操練的教學方式來理解素養(yǎng)導向的學習模式。事實上,從學科本質觀出發(fā),同一學科的不同核心素養(yǎng)之間是一個有機整體。教育是一個整合性的社會文化實踐。在以自主、合作和探究方式解決真問題、參與真實踐的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建構知識,生成可遷移的技能,不同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也能得到孕育和發(fā)展。 提出“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根本目的在于,實現我國基礎教育階段學科學習方式的轉型,為進一步深化課程改革奠定現實基礎。正如我國經濟建設需要經歷初級階段一樣,這一概念的提出也是立足國情、接軌國際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趨勢使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