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開始的新學期,統(tǒng)編道德與法治教材開始在全國推廣使用。有關專家在解讀這部教材的主要特點及教學策略時指出,道德與法治教材不是對人教版原教材的修編完善,而是在框架結構、編排立意上全部重新設計。已經(jīng)出版的七年級教材具有以下主要特點:其一,教材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價值引領,并將之貫穿始終。其二,教材強調綜合性,注重學習的過程。其三,教材以欄目來精心搭建教和學的“腳手架”。一方面,教師要用好教材的“腳手架”,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另一方面,教師要注重課堂對話,提高課堂開放性。 使用新教材,教師應重新定位自我角色,尋求新的教學方法與教學策略。 調整教學策略:變主導為引導 “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是義務教育中師生地位的一種界定,它要求在教師有組織、有計劃、有目的地引導下,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達到教與學的有機統(tǒng)一。由于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某些教師往往片面夸大自身的主導作用,使主導成為主宰。因而滿堂灌、死記硬背、考前突擊、片面追求分數(shù)等違背教學規(guī)律的行為時有發(fā)生,忽視了教育本身的價值,嚴重影響了學生身心健康。 為了改變這一現(xiàn)狀,不妨在主導地位上退一步,變主導為引導。引導是帶路、指點,它的意義在于從概念上割斷主導向主宰的過渡,有利于明確學生主體地位,給學生更多的時間和空間;有利于學生的主動發(fā)揮。教師要立足引導,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在更廣闊的天地里自由觀賞、選擇,才符合新的時代特征。 立足引導,對教師要求更高。在教育觀念上,須樹立“以學生探索為主的核心素養(yǎng)”,努力營造平等、民主、和諧的學習環(huán)境,重視學生的自我發(fā)展;在教育內容上,不僅要進行知識或經(jīng)驗的傳授,更要重視智慧的傳遞,重視學生科學思維的培養(yǎng)和道德素質的提高;在教育方法上,著眼于學生興趣與情感的激發(fā),喚醒學生內在動機,注重對學生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努力提高教學效率;在教育途徑上,重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教師適當點撥,讓他們成為“會學”和“學會”的人,在信息中不斷拓寬知識渠道,了解新事物、新觀點,學會選擇有用的知識,學會探索事物的本質和規(guī)律,學會處理學習和生活中面臨的問題。 重新定位教學角色:成為學生的“同學” 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廣泛應用,使教與學的內涵被重新演繹。新時代的學生思維活躍,接受新事物快,知識面廣,某些教師難以勝任傳統(tǒng)意義上的“傳道、授業(yè)、解惑”的角色。從教師自身角度看,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知識更新速度日益加快,大量新問題、新知識涌現(xiàn)出來,有許多未知的領域需要人們去探索、去突破,因而樹立終身學習觀念,不斷拓展自身知識的廣度和深度,與時俱進,是時代的必然要求。 首先,在教與學關系上退一步,與學生做“同學”,教師不再裝扮成“全知全能者”,在新的問題面前,和學生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傳統(tǒng)教育上的“師道尊嚴”沒有了,教師應老老實實地和學生一起學習。在學習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更新知識,不斷提升教學能力;在學習中求真創(chuàng)新、博采眾長,明確教育取向,才能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教學相長。其次,“同學”也是態(tài)度上的要求。教師要確立平等民主的教育思想,以虛心誠懇的態(tài)度與學生一起探討問題,鼓勵學生自主發(fā)表意見,允許學生保留自己的觀點;在疑難問題上,承認自己不懂,并努力搞懂,也可以向學生請教,讓學生指點一二,教師不僅不會失去什么,反而與學生更親近,學生也更愿意與教師分享。 重新思考教學要素:重視非智力因素 道德與法治的課程特色決定這門課程不僅需要“言傳”,更需要“身教”,這也就意味著這門課程與數(shù)、理、化等重視培養(yǎng)邏輯思維的課程不同,學生在學習這門課程的過程中,可能涉及較多的非智力因素。 教師要與學生做朋友,主動了解學生,進入學生內心世界,關注學生心理發(fā)展歷程,了解學生情感、意志、品質特征;關注學生的生活世界,了解學生生活背景和現(xiàn)實需求;關注并參與學生的各種活動,了解學生興趣愛好和個性特長,拉近師生間的情感距離。在教學中,不回避理論或現(xiàn)實問題中的疑難點,敢于直面學生的思想癥結,并尋求各種有效的方法;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以朋友方式進行交流或指點,共同感受教學情景中的喜悅或痛苦,共同體驗追求真理過程的艱難與曲折,做到以情感人、以心相知,在協(xié)調、共識、和諧的進程中到達教學目標的彼岸。 共鳴在教育中是心理和情感的認同,是由被動接受轉化為自覺行為的潛移默化過程。通過與學生共鳴,增強教學過程的感染力,增強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實現(xiàn)知識的有效傳遞,是教育的本義。當前教學的現(xiàn)狀不容樂觀,主要表現(xiàn)在師生情感上的疏離,教學沒有真正切入學生的認知需求,無法引起學生內心的共鳴,導致教與學的脫節(jié),嚴重影響教育實效。 道德與法治課教師是在用自己的人格從教,尊重、寬容、追求、自我激勵以及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都是學生的活教材。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有責任用人格去影響學生。 (作者單位:江蘇省盱眙縣官灘中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