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结构器官位置图,小电影的网站python爬虫,水蜜桃汁2,大地资源高清在线视频播放

<source id="vuvi8"><menu id="vuvi8"></menu></source>
        1. <video id="vuvi8"></video>

          <video id="vuvi8"></video>
          <b id="vuvi8"></b>

          <table id="vuvi8"><p id="vuvi8"></p></table>
            當前位置:【新安中學首頁】>【德育園地】>【家長學校
            學會與人共處比學習成績更重要
              [2017-03-02 10:47]  瀏覽次數(shù):3143

            學會與人共處比學習成績更重要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wǎng)—中國教育報  作者:趙石屏

            人類是群居生物,結(jié)成社會抱團生存,共處是生存的核心能力。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將與人共處能力劃定為21世紀生存的核心素質(zhì)和能力之一,強調(diào)除了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做人,還要學會共處。與同齡伙伴一起長大,是孩子學習共處之道的寶貴條件。從上幼兒園開始,孩子就在與人共處中學習與人共處,在游泳中學習游泳。

            心理學研究指出,同伴的友誼具有多種社會支持功能(從權(quán)威中獨立出來,獲得穩(wěn)定感,消除孤獨感;在壓力的環(huán)境下得到情感支持;學會理解,學會寬容;學習評價他人;相互提供親密、協(xié)調(diào)的經(jīng)驗,掌握社交技能;提高兒童的自尊;促進誠實、平等的發(fā)展),這些功能對孩子長大成人極為重要,而且是家長、教師無法替代的。

            孩子如果缺乏良好的同伴關(guān)系,偏離同伴群體,人格發(fā)展、社會事業(yè)及人生幸福都要為此付出極大代價。家長要明白與人共處不是小事情,甚至可能比學習成績還要重要。

                教給孩子與人共處的規(guī)則

            與人共處的規(guī)則不止一個,但核心規(guī)則是“公正”“平等”。中國儒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西方文化主張“你希望別人怎樣對待你,你就怎樣對待別人”。俗話說“要公平,顛倒行”,換位思考,公正平等。這個規(guī)則說起來簡單,但孩子在親子關(guān)系中往往是得到多、付出少,尤其被家長溺愛的孩子,更不容易領(lǐng)悟到公正、平等。

            不少孩子在家里習慣了有求必應,到學校后發(fā)現(xiàn)同學并不遷就自己,于是就偷偷把自己想要又得不到的東西拿去扔了,以圖報復。有的孩子尚處于著名心理學家皮亞杰所說的“自我中心”狀態(tài),還沒有懂得與人共處的規(guī)則。

            家長要告訴孩子,如果想要別人的東西,就要得到別人同意,或與別人商量互換,才是公平的,不能強迫,不能使壞。比如有個孩子想看鄰座同學的小人書,對方不肯,孩子回家傷心地哭了。他媽媽就告訴孩子要學會去商量,帶自己的小人書去交換著看,結(jié)果倆孩子“與書會友”成了好朋友,有了新書就帶到學校一起分享。

            如果這位媽媽說“誰稀罕他的小人書,不看他的,媽媽給你買,買得比他多”,就是將孩子與同伴隔離開來,就犯了原則性錯誤。因為孩子需要與同伴一起長大,他們在同伴共處中才能學會共處,領(lǐng)悟到什么是公平,隔離開來是不行的。

            家長要重視孩子之間的小矛盾,要善于在小矛盾中教大原則。孩子的思維與成人有相當大的差異,他們的矛盾沖突都是由具體的小事情引起的,并非價值層面、宏觀層面的。我曾請某小學五年級一個班的50個孩子寫寫與同學矛盾沖突的原因,統(tǒng)計結(jié)果是文具丟失54%、小物件丟失12%、不守約8%、捉弄人6%、身體碰撞14%、學習爭論2%、懷疑對方惡意4%。

            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就是小學生矛盾沖突的主要原因,家長不可忽視,要通過處理這些小矛盾沖突給孩子講清道理、教給方法,讓孩子明白與人共處的規(guī)則,學會分享、理解,學會處理矛盾和沖突。

                疏導消極的人際情緒

            與人共處之中產(chǎn)生的人際情緒,既有積極方面的熱情、大度、寬容,也有消極方面的嫉妒、幸災樂禍、敵意等。消極的人際情緒會損害人際關(guān)系,扭曲人格,給人生帶來很多消極影響。

            家長要培養(yǎng)孩子與人共處時尊重、合作、分享、競爭、寬容、同情、理解、幽默、大度、開朗等好素養(yǎng),還要重視疏導孩子對待同伴的消極情緒。孩子與同伴有沖突、有誤會,同學之間有比較、有競爭,就可能產(chǎn)生自卑、嫉妒等消極情緒,家長要具體教孩子如何面對、如何處理,如何化解,防止傷及自己或他人。尤其要重視疏導嫉妒、敵意、幸災樂禍、記恨等消極情緒。

            嫉妒是一種普遍的消極情緒,家長要明確告訴孩子,嫉妒是不良情緒,損害自己的心理健康、損害同伴友誼,嚴重的還會因為嫉妒而瘋狂、犯罪,一定不能放任,不能超過正常度。這個“度”就是不傷害自己,不危及他人。槍殺導師的留美學生盧剛,毒害同學致死的復旦大學學生林森浩,都是因嫉妒而瘋狂的典型,他們的家長忽視教導孩子學會與人共處,代價慘痛。

            強烈的嫉妒有時候表面看起來是好勝。有的孩子不服輸,處處跟同學較勁、比輸贏,看似有上進心,但嫉妒情緒超過正常度,用極端偏激的方式非贏不可,比不過就中傷對手、讓對手消失,就變成了心理扭曲。人生哪里可能處處都贏,錢氏家訓教導后人“不見利而起謀,不見才而生嫉”,就是深知不加控制的嫉妒情緒破壞力巨大。

            幸災樂禍也是不良情緒,它讓人失了氣度、失了真誠。家長要教導孩子在學校各類評比活動中爭取如何對待競爭對手的失敗,切不可因?qū)κ值氖д`而高興歡呼。要告訴孩子“你可以為自己的成功而高興,但是不能為別人的失敗而高興”。這樣的教育正面、大氣,能優(yōu)化孩子的競爭心態(tài),奠定孩子良好的競爭態(tài)度和品德基礎(chǔ)。

            記恨就是老是記住不高興的事情,心理學術(shù)語就是消極情緒穩(wěn)定。有的孩子怨恨情緒持續(xù)時間很長,誰曾對自己不好記得很清楚,對自己好的人和事卻不容易記住。家長要知道愛記仇、記恨的孩子一般有自卑傾向,很在意誰看不起自己、對自己不好,教導不當就容易陷入“記恨、報復、結(jié)怨、記恨”的惡性循環(huán)中,少有快樂,倍受折磨。時間長了,心理健康會嚴重受損。發(fā)現(xiàn)這種情況,家長要積極尋求矯正。

                教給與人共處的具體方法

            除了讓孩子懂得如何與人共處的道理,家長還要教給孩子具體方法,在與同伴共處的過程中領(lǐng)悟尊重、諒解、溝通、合作、分享、反抗、妥協(xié)、調(diào)節(jié)、應變等處人待事的原則方法,至少要做到自我反省、委婉有誠和反思總結(jié)。

            孩子如果與同伴發(fā)生沖突,解決矛盾首先應先反省自己,基本態(tài)度和方法是不做有罪推斷,除非屬實。比如有個男生做操時被后面的同學踢了一下,他認為這個同學是故意的,第二天就站到后面去,踢腿時故意去踢這個同學,事后還理直氣壯地說“是他先踢我的”。他媽媽告訴他什么事情都要先弄清情況,不能想當然認為別人是故意的。即使別人是故意的,也不能以錯還錯。男孩聽了媽媽的分析,主動向同學道歉,那個同學則說自己雖不是故意的,但踢到同學沒有道歉也不對。這位媽媽教孩子反求諸己、推己及人,化解了沖突,孩子也懂了凡事先反省自己的道理。

            常言道“委婉有誠”,用委婉的方式表達愿望、傳遞信息是一種真誠,是解決矛盾的有效方式,肢體語言常常比直接說出來效果要好,家長要具體教給孩子。有兩個小學生同桌發(fā)生了矛盾,都憋著難受。第二天上體育課,一個摔了跤,另一趕緊上前扶他,用身體語言傳遞了和好、道歉的信息。有兩個女孩子吵了架,互不理睬,可是第二天不約而同都拿著兩個水果,試探地望著對方,之后和好如初。這兩個故事中,孩子們一句話也沒說,委婉的心態(tài)和做法非常可愛,可見他們的家長平時教得非常好。

            反思就是事后分析、思考,從中得到經(jīng)驗教訓。在人際沖突中如果善于反思、善于領(lǐng)悟,孩子與人共處的能力會大大提高。別看孩子小,與同伴鬧別扭之后也能夠反思,有的還能總結(jié)一些淺顯的道理,如“不能亂懷疑別人”“以后記住說話要算數(shù)”“凡事不要自己以為怎樣就是怎樣”“不要一開始就下結(jié)論”“不要為小事太認真”“動口不動手”等,都是孩子可貴的人際反思。

            家長要反復叮囑孩子,人與人相處不容易,要心正意誠,“人德于我不可忘,我德于人不可不忘”。別人對自己的好,不可忘記;自己對別人的好,不可不忘記。這樣的教育智慧,不僅能優(yōu)化孩子的人際情緒,更能引導孩子達到做人的高境界。

            (作者趙石屏,系重慶師范大學教授,重慶家庭教育專委會理事長)

            《中國教育報》2017年03月02日第9版  版名:家教周刊

            六安市新安中學 XJL編輯
            新安中學辦公室  發(fā)布

            總訪問量:人次 總瀏覽量:9373人次 日均訪問:20550人次 今日訪問:3564人次 在線人數(shù):6743
            六安市新安中學版權(quán)所有 未經(jīng)書面允許不得轉(zhuǎn)載信息內(nèi)容、建立鏡像 網(wǎng)站備案號:皖I(lǐng)CP備05009496號 安徽教育網(wǎng)站前置審批號:JXQZ382
             Copyright? 2003 www.ahxaz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技術(shù)支持:皖西電腦有限公司六安新聞網(wǎng)
            郵編編碼:237151 辦公室:0564-2311115 教務處:0564-2315138